科普中國智庫是中國科協打造的高端科普智庫,將聚焦科普和科學素質建設,強化科普理論研究,促進跨界交流,推動融合發展,加強輿論引導,集智匯力,建言獻策,服務新時代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今天我們推出對科普中國智庫專家潘教峰的采訪,聽他談談智庫建設與智庫研究理論如何有機結合。
精彩觀點
您在學術研究中談到,智庫研究需要實現"六個轉變"。您認為智庫研究在實現"六個轉變"后,將帶來怎樣的現實意義?
智庫的功能在于影響宏觀決策、引領創新方向、創新理論方法。
當前,在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時代背景下,智庫研究需要實現“六個轉變”——即從經驗式向科學化轉變,從零散式向系統性轉變,從隨機式向規范性轉變,從偏學術型向學術實踐型轉變,從靜態向穩態轉變,從學科單一向融合貫通轉變。智庫雙螺旋法從整體性、系統性的角度,提供了實現智庫研究“六個轉變”的有效理論、方法、路徑和解答。
您以智庫雙螺旋法為基本理論方法范式,為智庫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導。智庫雙螺旋法對智庫建設有哪些作用?
以智庫雙螺旋法為基本理論方法范式,推動智庫研究實現“六個轉變”,將是一個長期的“實踐應用-理論方法創新-再實踐深化”的不斷迭代過程,將給專家學者的智庫研究帶來積極影響。
智庫雙螺旋法嘗試去解決智庫研究成果對個人智慧與經驗的高度依賴,避免個人智慧能力、知識結構、實踐經驗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嘗試解決智庫研究議題零散分散、研究路徑隨機選取等問題,避免經驗式、零散式、隨機式的智庫研究;嘗試解決智庫研究視角、研究方法、研究學科單一等問題,避免靜態、偏學術性、學科單一的智庫研究;嘗試促進不同領域、不同類型專家學者在智庫研究問題上的有機合作,發揮各自所長,協同研究提出系統解決方案和政策建議。智庫雙螺旋法為專家學者在智庫研究問題中凝練提出自己學科領域研究方向的學術問題,提供一種有效方法和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我國智庫建設指明了方向和目標。您認為推動智庫科學化發展的必要性有哪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智庫建設,智庫成為國家治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發展迫切需要科學的理論方法體系。因為,智庫研究的問題涉及經濟、社會、科技、國際關系等多個方面的復雜系統,較之科學研究所關注的客觀世界更加復雜多變和難以預測,需要自然和人文社科等多學科的視角進行問題的解析,需要跨學科的團隊來開展交叉融合的研究,需要多學科路徑的匯聚來形成方案。然而,當前國內外的不少智庫研究仍然偏于經驗式、零散式、隨機式,不能滿足科學決策的需求,亟需將其面對的研究對象視為復雜系統,以科學化的方法、系統性的視角、規范可靠的研究、兼具學術和實踐影響力的成果、貫通式交叉融合的跨學科特征促進智庫研究科學化發展。
智庫理論方法可以在哪些方面為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支撐?
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影響政府決策的重要力量,智庫在我國創新驅動發展進程中的作用日益突顯。
科學研究離不開理論方法的創新,智庫研究的對象是復雜而現實的決策問題,更需要理論方法的創新,從而支撐科技自立自強。運用科學的智庫理論方法可以系統研判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和方向,有效服務國家戰略科技發展和核心技術攻堅戰。同時,運用科學的智庫理論方法可以深入分析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發展的關聯關系,服務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智庫是國家治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其中,科技智庫建設需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交匯期的歷史機遇,洞悉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準確研判發展方向和戰略重點,及時為國家抓住科技革命機遇、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提供前瞻咨詢建議和系統解決方案。